為響應二十大精神號召,建設生態農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池州學院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赴池州市某金礦尾礦土壤微生物篩選調研”實踐團隊于7月7日至10日在池州學院逸夫樓實驗室將金礦尾礦不同區域土壤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微生物細菌的篩選。
實踐團隊將尾礦庫土樣和農產品點位超標區域的土樣帶回實驗室,首先將土壤樣品分別裝在燒杯中進行稀釋,再進行培養基的配制,待分層后,取上層清液利用三角棒將懸液均勻地涂布在培養基上。
圖為團隊成員在超凈工作臺接種細菌
后將平板倒置在37°C生化培養箱中培養2天后觀察細菌菌落的形態。隨后,將培養基從生化培養箱中拿出挑選單個菌落用革蘭氏染色發法將其染色放顯微鏡下觀察。
圖為團隊成員用顯微鏡觀察革蘭氏染色后的細菌
最后,利用電鏡再次觀察菌落的形態。通過實驗觀察,判斷此地菌是否擁有特殊特性,為研究金屬尾礦細菌多樣性及重金屬抗性實驗。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掃描電鏡樣品預處理
通過此次實驗實踐,實踐隊成員們進一步了解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危害和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并學習了如何配制培養基以及對微生物細菌進行篩選和顯微鏡、電鏡等儀器的使用。這增強了實踐隊成員的專業性知識和對專業的熱愛,提升了環保意識,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