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1919-1927年黨組織在徐州的發展,中國礦業大學“星火”實踐團隊以“星火閃耀淮海,追尋歷史足跡”為主題,于2023年4月1日前往戶部山戲馬臺、彭城壹號以及公園巷小學等紅色基地,探尋早期共產主義者的革命事跡,訪談相關人物故事,讓“星星之火”助力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實踐團成員第一站奔赴“戲馬臺”尋訪革命先烈吳亞魯。在與講解員的互動交流中,團隊成員了解到吳亞魯于1923年接受黨組織委派到江蘇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任教,在徐州戶部山戲馬臺閱覽室召開了徐州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不僅建立了徐海地區的第一個團組織并擔任書記,還為革命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共產黨人,在徐州譜寫下紅色篇章的重要一頁。
為進一步對英雄的生平事跡進行深刻學習,實踐團成員第二站奔赴鼓樓區街道傾心打造的紅色教育基地,位于徐州市商業街區彭城壹號的“吳亞魯革命活動舊址”,在3個場館建筑面積共109.4平方米的展館內深刻感悟吳亞魯一家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革命精神,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表達團隊成員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革命志士的事跡和精神將不斷激勵實踐團成員傳承紅色基因,砥礪奮勇前行。
第三站實踐團成員前往公園巷小學。紀念碑記錄著那段塵封的歷史,這里是省立第七師范學校的前身,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小組。實踐團成員了解到,1921年春,省立第七師范學生陳家安(陳亞峰)、解慕唐、徐懷云又成立了公開組織赤潮社,創辦《赤潮》旬刊,公開傳報馬克思主義,宣傳革命,激發愛國熱情,為中共徐州支部的成立奠定基礎。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中國礦業大學“星火”實踐團追尋徐州早期共產主義的足跡,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百年滄桑,不變的是紅色基因。“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新時代青年要守住初心,接續傳承,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星火”實踐團隊長馬雨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