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可以引導我們奮力前進。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脫離庸俗,脫離無知,走到哪里仿佛都有一種屬于書的清香伴隨著我們,書香彌漫。為讓同學能夠分享讀書心得,傳遞浩瀚書香,讓更多的同學可以感受到閱讀的美好,4月23日晚,法學院團委記者團順利舉辦了法學院線上讀書分享會。
會中,同學們用各種形式來進行閱讀的分享,就書中內容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李盈首先為大家帶來的是歷史方面的書籍——溫伯陵的《一讀就上癮的中國史》。不同于晦澀枯燥的史書類書籍,作者以幽默風趣的語言來描寫,又用現代話語來表達,從而達到以今穿古,以史為鑒的效果。
隨后,杜念鄭一通過八大山人的圖畫杰作、經歷以及后人的評價傳達出理想的破滅并不等于現實的屈從的想法;呂清悅則著重介紹散文家劉亮程,朗誦其散文句子透露著恢弘的蒼涼感和力量感;潘婷婷通過介紹東野圭吾《惡意》的主要內容,講述東野圭吾把極端人性惡意表現出來的手法方式,人性被揭開的那股惡意令人毛骨悚然。
馬克·吐溫,大家的老熟人,鐘藝概述其經典著作《百萬英鎊》,倡導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的,不要為一時的錢財迷失自己;龔家怡帶來的則是《追風箏的人》,她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地追。”戴幸怡認為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是有關生命的思辨之書,富有哲學韻味,并且將人性的扭曲與苦難體現地淋漓盡致。
最后,易子馨和郭佳怡分享的都是電影。《律政俏佳人》給小時候的易子馨帶來的深刻印象,而從現在看和過去看明顯感受不同,她認為主人公艾麗最后收獲的不僅是愛情和友情,更是收獲了她自己;《電影》是一部電影,在電影里拍電影,郭佳怡以為這屬于黑色幽默,電影中想成為演員的流氓和想成為流氓的演員只能在拍戲中感受,最終又因為身上背負的責任而失敗,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鼓勵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尊重和感謝那些為人類文明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手捧書籍,就是手捧希望,開卷讀書就是打開世界之窗。相信通過此次分享會,法學院學生們會對人生和書籍有進一步的感悟。讓書籍豐盈我們的心靈,讓書香浸潤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