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為深入了解當前內蒙生態修復現狀,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激發學生專業認同感,7月17日,長安大學赴內蒙古“荒漠生態修復綜合調查”暑期社會實踐隊與中國地質調查局呼和浩特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就內蒙古巴彥淖爾西部荒漠生態修復綜合調查項目進行座談。
生態修復,一線說法。烏蘭布和沙漠東緣生態修復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邊鵬結合荒漠化治理與生態修復多年實踐經驗向實踐隊員介紹了項目概況,使隊員們對磴口縣與烏蘭布和沙漠情況得到初步了解。隨后內蒙古巴彥淖爾西部荒漠生態修復綜合調查項目負責人張思源對該項目概況、階段性進展、項目預期成果做出整體介紹,隊員們深刻感受到地下水與水資源是荒漠生態修復的重要抓手。
邊鵬主任講解
張思源主任講解
校友經歷,清晰講述。長安大學水環學院校友史文鵬結合自身工作實際,介紹了磴口縣與烏蘭布和沙漠可借地下水助力生態修復的可實施性。同時強調生態環境是動態平衡,過度引地水修復生態反而會造成其它生態問題。
校友史文鵬講解
樣本觀察,交流感悟。項目負責人在座談尾聲時組織實踐隊參觀樣品庫,就具體項目實踐向實踐隊員展示不同采樣,了解相應工作內容,使實踐隊員直觀感受到不同采樣點、不同深度土質的差異,與從事荒漠修復工作的不易。最后,李婉歆老師就自身專業知識與研究方向與項目組進行了探討,增加了隊員們對于地下水專業的認知并加深學習的興趣。
實踐隊員參觀采集樣品
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是系統工程,長期工程和必須工程。通過對項目的細致了解,令實踐隊員充分了解到生態修復治理的重要性,也堅定了接下來實踐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