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先生對中國農村經濟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費孝通江村紀念館是他個人經歷和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縮影?;趯ξ幕尘暗闹匾暫蛯μK南模式文化起源的探求,蘇州大學敬文書院江南文化融合實踐團于2023年7月3日前往“費孝通江村紀念館”參觀學習,希望深入了解蘇南模式深厚的文化根源。
圖為蘇州大學敬文書院江南文化社社會實踐團隊
1、探求江村文化的歷史烙印江村,是費老先生為開弦弓所取的學名,也在后來成為江南農村的一個縮影。團隊參觀了由“農耕文化”、“江村風貌”、“費達生與江村”和“蠶絲文化”四個展示廳組成的江村文化館。初進館即為依據歷史脈絡所排布的江村文化于不同發展階段中的重要節點與各色特點,為成員們更好地理解江村經濟和蘇南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圖為團隊參觀展館過程
2、感悟“當代黃道婆”的諄諄愛國之心沿著民營絲造企業發展路徑,感受本土產業的根植與突破。團隊成員在參觀費達生江村紀念館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費孝通的姐姐費達生女士對我國桑蠶絲綢業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以及她滿腔的愛國熱情與堅定不移的事業之心。由她創建的吳江縣開弦弓村生絲精制運銷合作社,是中國輕工業的起源之一。其為蘇南模式“先工業化,再市場化”的發展路徑提供了契機。
3、學習費孝通先生的“從實求知”,追尋蘇南模式的“志在富民”主館費孝通紀念館以費老社會調查的大量珍貴圖片和調研學術成果為主線,充分展示了其作為中國社會學泰斗級人物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所作出的偉大貢獻。
費老將“從實求知”作為治學的根基,把“志在富民”作為學術服務與社會變革的宗旨,其一系列理論創新著作與極具遠見卓識的實踐經驗總結推動著蘇南模式的形成與發展,更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革。
4、加深概念理解,助力研究深入最后,團隊成員集中觀看了關于“蘇南模式與浙江模式的文化基因”的視頻。意在促進成員們更好地理解兩種模式的歷史、特點與發展,為后續實踐研究夯實基礎。
圖為團隊觀看視頻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