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湘潭大學研究生院、外國語學院聯合指導的赴六堡茶鄉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廣西六堡鎮八集古茶園觀光調研茶田,并開展勞動助農實踐活動。
觀光茶田,傾聽茶農心聲
實踐團了解到,在2001年,六堡鎮的八集山還是一座荒廢多年、無人管理的古茶園。而今,在政府和老茶人的共同努力下,八集古茶園已然是一座翠綠的茶山,蛻變成六堡鎮僅有的保存完好的古茶園,四周古樹參天,常年云霧繚繞,山間泉水叮咚,生態環境優越。在2016年更是被評為年度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之一。
得益于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六堡茶產業欣欣向榮,富了千萬家。然而,古法六堡茶制茶工藝日漸被機器生產代替。面臨傳承抑或獲利的兩難選擇,當地人毅然決然堅持“原產地、原茶種、原工藝、原生態、原倉儲”,默默守護并傳承著祖傳古法六堡手工技藝。實踐團成員們都說,十分感佩非遺茶匠們的工匠精神,他們潛心守護歲月深處的六堡茶香,幾十年如一日穿梭在茶田、茶山、茶廠…
圖1 實踐團成員觀光調研茶田
走進茶田,助農除草采茶
茶園夏韻美如畫,需要我們與茶農一同守護和傳承。“種茶苦啊,種六堡茶更苦。我們的茶樹不施除草劑,需要人工除草,這一片的草剛除,另一頭的草又長出來了;為保證茶的品質,更是需要大量人力來采茶。但再苦再累,我們一定要把六堡茶的傳統工藝傳承下去。”非遺六堡茶原產地的茶農說。
郁郁蔥蔥的茶園里,都是采茶人、種茶人忙碌的身影。實踐團成員也干勁滿滿,扛起榔頭,挎著茶袋,在田間地頭一邊助農一邊了解群眾困難,思考如何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圖2實踐團成員助農除草
圖3實踐團成員助農采茶
通過一起聊茶事、干農活,成員們成為了茶農的貼心人。實踐團為茶農解讀國家“鄉村振興”政策方針,鼓勵茶農、茶商、茶企共同打造鄉村振興“共同體”,有效增強了茶農種茶致富的信心。
圖文:梁秋慧、劉珍、劉秀麗、梁建偉
來源: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赴六堡茶鄉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