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充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近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幸福長流母親河”實踐團赴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陽壩鎮珍愛茶山村、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麻子川鎮吳納村等六個甘肅省鄉村振興省級試點示范村。實踐團開展以實地調研特色產業、采訪當地領軍人物、了解當地生活變化以及總結相關成功經驗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站:隴南市康縣陽壩鎮珍愛茶山村
(隴南市康縣陽壩鎮珍愛茶山村村民和工作人員填寫問卷)
實踐團選擇了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康縣五子茶葉有限公司作為調研對象,通過實地參觀茶園和茶葉加工廠、向當地茶民以及基層村干部發放問卷以及與相關負責人進行座談的方式,深入了解了村莊及其特色茶產業在發展中的現實情況以及未來展望,了解到鄉村振興政策為陽壩鎮茶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兩者之間形成了良性互動。盡管目前面臨茶葉銷路窄、缺乏種茶年輕活力等諸多挑戰,但陽壩鎮的茶產業依然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潛力,在用自己的力量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第二站: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麻子川鎮吳納村
(實踐團隊在吳納村合影)
實踐團對當地的特色當歸種植區域和藏羊養殖場進行看實地探訪,實踐團與岷縣麻子川鎮吳納村文書柳想緒共同探討了吳納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創新舉措和成功經驗希望能為其他地區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第三站:天水市秦州區平南鎮蘇灣村
實踐團對當地特色產業進行了實地調研,仔細調查了當地的民俗風情以及生態保護情況。團隊成員走訪了民俗園區和多肉植物種植園,了解到在天水市秦州區平南鎮蘇灣村民俗莊園的規劃和建設,為當地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村民的錢袋子更鼓了。
第四站:金昌市雙灣鎮金川區陳家溝村
實踐團成員通過采訪了陳家溝村監督委員會主任楊述學,了解到在種植業致富的基礎模式上,該村因地制宜開發了雙灣吃頭、水上樂園等5種鄉村特色旅游項目,村黨委通過開展“好妯娌”“好婆婆”評選、村運會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村民文化生活相對豐富。在推進“文化振興”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扇“致富窗”,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發展新活力。
第五站: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前進村
前進村依托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城郊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經歷了集資興辦企業失敗、種植大棚蔬菜起步、發展現代農業騰飛三個階段,前進村黨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通過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確保了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有效實施,目前已形成以奶牛養殖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結構。
第六站: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水川鎮顧家善村前進村
顧家善村主要因種花而出名,因此有“花村”美稱。愛花、養花一直是顧家善村民的一種傳承,調研團就花村的旅游業、環境治理等一系列問題對水川鎮顧家善村黨支部書記張乾通、水川鎮顧家善村支委委員顧克能進行訪談,并通過訪談了解到,在村政府帶領下,村民積極響應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自發做黃河志愿者,會定時去黃河周邊撿垃圾,還會向游客傳達保護黃河的理念,用他們的熱情和汗水,為黃河流域的環境改善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次調研,實踐團成員從東到西走過甘肅省6個鄉村振興省級示范村,深刻認識到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域。此次實踐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了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今后,實踐團成員將以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匯聚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調研感悟
資源環境學院2023級本科生慕棣文:“通過本次的暑期實踐,我深深感受到鄉村振興之路每一步走得是何其不易,身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擔當責任,為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拋頭顱,灑熱血,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管理學院2023級本科生高嘉欣:“在此次實踐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每一份改變背后的艱辛與不易。我們青年一代,應勇于擔當時代賦予的使命,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讓夢想在黃河之畔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第一臨床醫學院2023級本科生李春蘭:“暑期實踐的經歷,讓我對鄉村有了更深的情感與認識。我們青年應當心懷鄉土,情系黃河,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未來緊密相連,用我們的熱情和汗水,為黃河流域的振興貢獻青春力量,共同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級本科生袁文茜:“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我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汗水。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到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偉大實踐中,用我們的青春和汗水,共同繪制出一幅幅壯麗的黃河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