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傳統文化煥發活力,璀璨鳳凰燈舞驚艷亮相
時間:2023-07-15 關注:
三下鄉網十堰6月25號電(通訊員 楊奧博)。6月25號,湖北十堰,啟為創新團隊前往鄖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進行“鳳凰燈舞”的調研。
當團隊前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后,“鳳凰燈舞”非物質文化繼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史清為團隊介紹了“鳳凰燈舞”。據史清的介紹:鳳凰燈舞是一項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表演,它展示了中國人民才華橫溢的創造力和對藝術的熱愛。鳳凰在中國文化中寓意著吉祥、幸福和重生,被視為祥瑞的象征。而燈籠作為人們慶祝節日和傳遞祝福的道具,將鳳凰和燈籠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鳳凰燈舞這一獨特的表演形式。
據史清介紹:鳳凰燈道具是用竹蔑扎制骨架,用白棉紙、皮紙、各色布料、各種彩紙等進行裱糊、粘貼,按鳳頭、鳳脖、鳳身、鳳翅、鳳尾、鳳腿六個部分分別完成后,再組合連接而成一個完整的鳳凰造型,一只鳳凰燈道具從頭至尾長約8米,兩翼張開約3米。
鳳凰燈舞的表演按“鳳鳴-出巢-游園-尋花-戲牡丹-鶴翅-理羽-擦癢-打盹-朝陽-撲翅”等程式進行,鳳凰朝陽時要“撒燦火”烘托表演氣氛。鳳凰燈舞音樂伴奏分為打擊樂和吶曲牌兩類組成:1、民間打擊樂鼓點分為梁山頭、急急風、一錘鑼、等錘、挑錘、陰鑼、鳳凰三點頭、一起板、點子頭、序子、幺二三等;2、吶曲牌分為了子頭、鳳凰之鳴、升帳頭、大開門、一字調、游場、上梁山、挑捶音樂、打盹音樂等。
通過采訪,團隊了解到:“鳳凰燈舞”通過獨特的舞蹈形式和裝飾細節,傳遞出華夏民族久遠的文化記憶和價值觀念。鳳凰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鳥,象征著幸福、喜慶、吉祥和富貴,融入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而燈舞,則以炫目的燈光和優雅的舞姿展示出這一美好意象,令人陶醉其中。除了視覺上的沖擊,鳳凰燈舞還承載著傳統價值觀的傳承和社會功能的擔當。在重要節日、婚慶和慶典場合,鳳凰燈舞常常以喜慶祝福的形式出現,為人們帶來歡樂和祥和的氛圍。
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鳳凰燈舞”在傳統和現代社會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優美的舞蹈動作、華麗的裝束和獨特的意義,使得它成為華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團隊看到鳳凰燈舞時,不僅僅是一場舞蹈表演,更是一種文化的體驗和情感的觸動。在史清的指導下團隊親自參與其中,切身感受到了鳳凰燈舞所帶來的美妙和魅力。鳳凰燈舞不僅展示了中國人民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也展現了他們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情。它不僅是一種藝術表演,更是一種民族的自豪和榮耀。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化的多元交融,鳳凰燈舞也需要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和受眾需求,保持活力。創作者和表演者們可以通過注入現代元素、探索新的表現方式,讓鳳凰燈舞更好地與當代社會相結合,吸引更多年輕人的參與和傳承。希望鳳凰燈舞能夠繼續在中國各地得到傳承和發展,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和欣賞這項獨特的文化表達方式。同時,期待鳳凰燈舞能夠跨越國界,在世界范圍內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多樣性。
作者:楊奧博 來源:非遺傳承人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