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學子三下鄉:看鳳凰燈舞飛,領中華文化美
時間:2023-07-16 關注:
中國三下鄉網十堰6月24號電(通訊員 周元景硯)十堰鄖縣的鳳凰燈舞是“楚人崇鳳”的活化石,通過扎制花燈不同方式展現出文化多元的荊楚文化,懷揣著對古老中華“鳳”文化的我們滿懷期待的踏上了尋訪的征途,終于在6月24號前往了鄖縣去尋找夢中情“鳳”。非遺鳳凰燈舞位于縣文化局對面,本以為傳承人都比較嚴肅苛刻,卻沒想到燈舞傳承人史清,史伯伯卻是十分平易近人,帶領我們參觀進入家中。
鳳凰燈舞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項傳統民間藝術。該舞蹈常見于春節、元宵節等民俗活動中,代表著和諧、團結和幸福。舞者們手持精致的鳳凰燈籠,在音樂的伴奏下跳舞,猶如飛行的鳳凰,寓意著祥瑞吉祥。鳳凰燈籠制作精美,多姿多彩,常作為擺件收藏。
鳳凰燈舞的技法要求較高,既要求舞者的身法靈活、優美,還需要保持隊形嚴密、協調一致。隨著現代舞美技術的不斷提高,鳳凰燈舞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集舞蹈、音樂、燈光和服裝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成為了中國非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鳳凰燈舞的制作需要多種材料和工具。其中,長安通常是由竹子和絲綢制作而成,其上面裝飾著絲綢和翎毛等。燈籠則由竹篾和紙張制作而成,上面繪制出鳳凰的圖案,且燈籠上方通常還配有火盆。舞者的服裝通常也是由絲綢和綢緞等面料制成的,上面繡著各種華麗的圖案。
鳳凰燈舞的制作遵循傳統的工藝技術,需要手工完成。此外,制作過程中需要考慮舞蹈的效果和舞者的舒適度等因素。在中國,燈籠、長安、服裝等的制作工藝已經被列入了非遺文化遺產之列,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可以說鳳凰燈舞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也是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鳳凰燈舞的表演,可以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非遺鳳凰燈舞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它的精美程度和獨特性也成為了人們向往和傳承的對象,因此值得我們尊重、保護和傳承。正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所提倡的:既要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傳承性,也要擴大其傳播和利用的機會,從而更好地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在學習和了解鳳凰燈舞的過程中,團隊所有成員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它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鳳凰燈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珍品,它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寓意和情感,還體現了中國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制作和觀看鳳凰燈舞的過程中,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華麗的視覺效果,還可以感受到鳳凰靈魂的重生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作者:周元景硯 來源:非遺傳承人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