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顆千年香樟古樹的樹根,由兩位雕刻師傅耗時19個月的精心雕刻,最終完成了《雄關漫道真如鐵》這件作品。”實踐隊員們隨著工作人員的介紹進入了博物館內部,來到了第一件木雕作品面前,面對這件長約4米、寬約2米、高約3米的輝煌木雕,實踐隊員們無一不感到震驚,組織緊湊,結構完整,層次分明,作品中人物、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
該作品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內涵和當代價值,它不僅呈現了秦始皇時期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齊力修筑長城的故事;還交叉著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抵御外侮、護衛祖國大好河山的歷史故事。實踐隊員上前細細觀摩,發現木雕中甚至每個人物的表情都栩栩如生, 他們大義凜然地目視前方,那一瞬間仿佛身臨其境,竟能聽見他們整齊洪亮的號子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經驗和優良傳統,包含著中華民族對世界的深刻認識與把握,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智慧結晶。
與時俱進,提煉升華
實踐隊員們跟隨工作人員的步伐,細細地欣賞博物館的木雕作品,沉浸在木雕的世界里,感嘆于古代先人的智慧以及木雕師傅們的匠心和精湛手藝,感受到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不僅僅是木頭的香氣吸引了我們,深沁木質軀體中蘊藏著歷久彌香的美麗故事更深深地牽動著我。木頭是有生命的,我深信這一點,當他從大地中被拔起的那刻,就以結束一段生命為代價開始了另一段生命。”實踐隊員潘琦面對一件件木雕作品感嘆道。
為更好的推進菏澤木雕的對外傳播,實踐隊員當即決定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通過短視頻、公眾號、發布推文等多種形式擴大傳統文化的對外交流渠道。這樣,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激發并汲取傳統文化的生命活力,促進優秀傳統文化順應時代潮流在更高階段上的發展;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現代通用學術語言,才能為世界多元文化的溝通交流互鑒搭建橋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打下扎實的基礎。
開拓視野,求同存異
隨著中國與世界深度融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也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題中之義。
實踐隊員始終堅守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學習交流借鑒總結,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點,研究國內外不同受眾易于接受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推動傳統文化和新媒體技術相互融合,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有效表達、廣泛傳播。用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都聽得懂、聽了能記住的話語介紹、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傳承創新文化,重任在我肩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們看到了菏澤木雕的藝術之美,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領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歷經磨難沿著歷史長河傳承至今的艱辛與不易,并意識到了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實踐隊員們肩負著傳承非遺文化的重大使命,“弘歌不輟,薪火相傳”文化傳承實踐隊將進一步用鏡頭、圖文等方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大眾,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