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風彝韻,彝步千年”赴峨邊暑期社會實踐心得
時間:2024-09-23 閱讀:
炎炎夏日,我跟隨著“彝風彝韻,彝步千年”赴峨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四川省樂山市峨邊縣了解當地對于加強民族共同體意識,打好脫貧攻堅保衛戰的具體舉措。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讓我深入了解了彝族文化,還讓我對當地的社會現狀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
一、對峨邊的初步印象
峨邊彝族自治縣是一個擁有豐富文化背景和美麗自然風光的地方。到達的第一天,我被高山峽谷間的壯麗景色深深吸引。清澈的溪水、茂密的森林、錯落有致的農田相映成趣。在這里,彝族人民以其獨特的傳統和現代生產相結合的方式,過著樸實而充實的生活。我住在一個農家樂里,每天早晨起來便能夠看到云端包裹著山巔,怡然自得。
二、彝族文化的探索
在與當地居民的交流中,我對彝族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彝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包括服飾、飲食和節慶等。彝族的服飾以鮮艷的顏色和獨特的刺繡技藝著稱,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我與團隊成員們還共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沙馬英生,她給我們介紹彝族刺繡文化的發展歷程以及未來的走向——更多靠向人們日常生活之中。此外,我們也深入民間民戶,發現當地幾乎沒有彝族漢族的區別,兩組人民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
三、農村經濟與發展
通過實地考察,當地的經濟發展讓我感觸頗深。峨邊以農業為主,但隨著近年來產業園林升級的興起,農民的收入也逐漸多樣化。從農田里到市場的每一個環節,農民們的辛勤勞動促使了經濟的不斷增長。當地只要依靠種植苞米作為當地的飼料來源,而政府與成體合作也修建了三大種植園林:獼猴桃、油桐、櫻桃園,直接對標浙江等地,有了明確的賣家,農民的收入大大提高,產業園林也提供給當地居民們更多的崗位選擇。
然而,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注意。一方面,由于交通條件相對落后,許多優質農產品難以進入更大的市場,影響了農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年輕一代逐漸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不足。這些問題亟待解決,如何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推動經濟發展,是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四、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會實踐期間,我們還參加了當地“山海培訓班”的教學任務之中,與學生和老師進行了交流。雖然近年來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但仍然面臨師資不足、學習資源匱乏等挑戰。即使是在偏遠地區的學校,孩子們的求知欲依然強烈,他們渴望接受更好的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們為孩子們組織了一堂課,孩子們踴躍發言。這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傳遞,更是思想的啟迪。未來的社會發展需要更多文化素養、科學知識和社會責任感兼備的人才。
五、民族團結和幸福安康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多種渠道采訪到民族宗教局局長阿玉明明、毛坪鎮黨委委員羅君秀以及德古宣講團成員,我們著重了解到當地頗具特色的網格治理體系,建立“縣、鄉鎮、村、組”四級自然資源網格化監管體系,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監管機制。此外黨和政府也在促進民族團結做出巨大貢獻,峨邊縣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貫穿峨邊各項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主要通過強化“三力”、促進“三建”、聚力“三子”、引導“三化”、實施“三法”的五大方式開展工作,著重強調峨邊是少數民族與漢族的“交匯點”,需要立足彝區實際,在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習俗的前提下,找準傳統文化與現代法律結合點,不斷探索創新,構建彝區社會和諧穩定家園。
六、個人成長與反思
這次峨邊的社會實踐讓我反思了很多。在面對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時,我學會了更加包容和理解。在艱苦的環境中,看到了人們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諦。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們并肩作戰,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力量。
通過這次實踐,我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方向。我希望未來能以實際行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參與到更廣泛的社會事業中,為鄉村的振興與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總結
峨邊彝族自治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收獲頗豐,既增長了見識,也鍛煉了能力。我將把這段經歷銘刻在心,繼續關注和支持農村的發展與文化傳承。只有真正走進一線,了解真實的生活,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共同建設美好的未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峨邊能夠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作者:鄭蔚治 來源:三下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