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更肩負重任。”星火“鄉”傳調研團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寄語,為調查現階段電力專業就業發展前景、江蘇省電力企業發展歷史及電氣火電等傳統發電廠在新時代綠色發展的要求下通過企業轉型實現二次新生等問題,再度揚帆起航。
進電企,訪學長得真知灼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確保調研結果的真實性,7月12日上午,星火“鄉”傳調研團成員依托學校資源,聯系到在華能金陵電力公司工作多年的楊學長相約進行訪談。
團隊成員以工作內容、選擇電力工作的原因,工作難忘經歷等問題了解楊學長的工作生活情況,楊學長坦誠道“進入這個行業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所學專業能源與供電工程是必然因素,校招及當時的一些不確定性是偶然。”,并向團隊熱情分享了迎夏度峰、抗洪防汛及疫情防控時期公司全體成員上下一心,共克時艱的難忘經歷。當團隊成員問及華能金陵建廠順應時代發展在民生所做貢獻時,楊學長自豪的說到“作為電力企業,發電企業,我們即是社會能源供應的一個基本保障。”,并隨即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公司在電力熱力能源的保護及供應上為南京貢獻了1/5的電力供應,與在綠色環保、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方面上完成了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將NOx二氧化硫、粉塵這些污染物的水平降到了歷史最低等發展改革成果。面對團隊成員提出的對電力行業的發展期待及對電力專業報考建議,楊學長立足自身學習工作經驗,站在青年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表示,電力企業的未來發展必然傾向于綠色發展,協同發展,打造創新協調的能源環保綜合體。而電力供應作為社會穩定保障的一個基本,青年朋友們在投身到這樣一個行業前就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行的意識認知,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還有業務水平的基礎上,更好的對企業發展、行業發展做更多努力,在觀念上不斷的提高自己,不斷的實踐,不斷成長。
進國網,博物館尋百年電史“這里展示了近100年來鎮江電力乃至江蘇電力的發展歷程,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縮影。”七月上旬,星火“鄉”傳調研團,走進國網鎮江供電公司電力博物館,近距離了解鎮江電力工業的發展史和世界電力技術的革命史。
博物館位于郭禮征舊居,百年前,郭老先生曾在此創辦了江蘇省首家共用電廠--大照電燈公司,開啟實業救國之路的同時,也成為了江蘇電力工業的歷史起點。而電力博物館,以時間為脈絡,分為照夜之爭、江南盛事、風雨飄零、峰回路轉、追本溯源、方興未艾、萬家燈火、歲月更迭八個主題,通過400余件歷史展品,全面展現江蘇電力從創辦之初,到沐浴戰火洗禮昂然抗爭,再到新時代蓬勃發展的全過程。團隊成員行走參觀其中,對電力來源多樣性有了切身的感受。團隊還通過館內舉辦的用電安全標識、電力發展歷程知識問答活動,將生活與科普、生活與歷史相結合,在鞏固安全知識的同時,對國家電力發展的滄桑巨變有了更為深刻的切身感受。團隊成員楊濤表示,“從前我認為國家電力發展史就一段技術的創新改革史,今天通過電力博物館才明白,國家電力發展史不僅是技術革新史,更是浴血抗爭史、民族崛起史!”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前任先輩們從零開始實業救國、沐血抗爭才努力換得今日電力行業的蓬勃發展,而如今,歷史的接力棒也到了青年手中。回想習近平總書記于新年對青年所作寄語“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我們更加明白“挺膺擔當”四字的真正含義,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更應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斗姿態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