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西安工業大學“訪智慧農業,感科技力量”暑期實踐隊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用實踐踐行初心,以走訪調研觀民情民生,于2023年7月16日走訪了山西省太谷區范村,對村干部趙長紅進行了交流采訪,以此來近距離觀察鄉村振興工作開展情況,加深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
趙長紅提到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在上級及當地黨委政府的帶領之下,范村村委會始終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眼于本地經濟支柱產業——果蔬農業及其衍生出的附加產業,在經濟建設、鄉村基礎建設、環境治理、居民生活條件等方面都取得較大的成就。政府積極引入企業、項目,進行創業引領、創新驅動,使得當地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醫療、體育、教育等領域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污水處理工程、道路硬化處理在治理環境、美化鄉村新風貌方面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以鄉情為紐帶凝聚人心,改善鄉村空心化、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最終形成經濟強、百姓富、黨建好、社會和、鎮村美的新局面。
針對實踐隊所提出的關于東輝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示范園對于鄉村振興做出的貢獻,趙長紅表示她深有感觸,東輝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示范園以現代化農業為主,深耕“農文旅一體化”發展新路徑,立足新時代,深挖農業文化,結合太谷獨特的自然生態條件與人文環境,打造集農業新技術、新設施示范推廣及現代農業文旅、農產品產業鏈開發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為生態產業與生態經濟不斷注入新動力。鄉村振興不再是新聞播報里的政策,而是人民切實過上好日子的幸福畫面。
下午,實踐隊來到東輝現代農業科技產業示范園參觀調研。工作人員重點圍繞“科技”、“農業”、“休閑”、“旅游”四大板塊為隊員們介紹了示范園的園區布局、發展規劃、科技產業等方面的概況,帶領隊員們參觀了多個各具特色的現代化農業園區。番茄玻璃溫室、矮化蘋果大棚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使得技術人員可以通過電子信息系統反饋的數據分析水肥、病蟲害情況等。電子信息系統的應用讓農業種植從“靠經驗”到“靠數據”,用精耕細作、準確施肥、合理灌溉取代了粗放經營,極大地節省了人力資源。以色列模式水培作物玻璃溫室結合現代化智能管理手段,針對性地選用優質葉菜品種如油麥菜、西芹、薄荷等進行開發培育,采用以椰糠為基質的水培栽種,提高了土地與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作物產量。玻璃溫室內配備液壓采摘車及供暖軌道等智能化設施,是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的具體表現。東輝垛田試驗田借鑒江蘇省興化市垛田鎮“興化垛田”的成功經驗,利用漂浮水稻種植,水中養魚、蝦、蟹等,形成自我循環的農業生態鏈。東輝一直在探索將農業觀光、休閑拓展、沉浸演藝體驗、農學時間研學、紅色國防教育融為一體的旅游產業,增添馬術訓練基地、世界名牛基地、全球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戶外星空露營區等配套項目。將慢節奏的農耕文化融入鄉村旅游,使游客近距離了解和接觸自然,讓游客得到放松的同時也可以促進農耕文化的傳播,這正是鄉村旅游業的魅力所在。
事實證明,五谷豐登不僅來自風調雨順的自然饋贈,更離不開以農業科技為支撐的果蔬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通過農技推廣、技術培訓等方式,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新品種、新農藝落地生根,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真管用,打通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定能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如火如荼的美麗鄉村建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本次實踐調研中,實踐隊員們體悟了“三農”情懷,并表示在作為新時代青年應當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挺膺擔當、奮發有為,以昂揚的姿態追逐青春夢想,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